在不少学校,学校领导像“巡查官”一样,不停地巡视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总会看到不尽人意的地方;班主任像“全职保姆”一样,不停地穿梭于办公室和教室之间,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如此下来,领导很忙,教师很累,效果不佳,究其症结在于学生缺乏自主管理能力。相对非寄宿制学校来说,寄宿制学校管理的难度更大。要让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真正地解放出来,实施有效管理,必须在学生自主管理上多下功夫、多做文章。
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从细节入手,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在把军训作为新生入学必修课的基础上,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强化训练,确定每个阶段训练的重点内容和目标。我们从教给学生如何开关水龙头、扫地、洗碗等小事、细节做起,让学生从不知到熟悉,从不会做到会做,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学校还通过组织“生活实践操作考试”、“寝室内务整理比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训练质量,检验训练效果,并将各项考核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
创新评价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校结合校情,确定了养成教育“十好”目标,即穿好衣、就好餐、行好路、扫好地、做好操、唱好歌、写好字、上好课、做好人、待好人,并制定了具体的评选标准。学校根据“十好”标准推行“星级学生”评选,让学生在评选中对照“十好”标准来重新审视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家校携手,让家长助力孩子成长。学校通过“访万家”、“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尽量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保护、限制、干涉和替代,还孩子一个自由宽松的天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获取。为了解学生双休日在家情况,学校印发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反馈卡》,请家长配合学校规范孩子在家的行为。
以学生会为主渠道,让学生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
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学校组建“一会两队”,即学生会和文明礼仪督查队、卫生监督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
学生会下设纪检部、生活部、文体部等7个职能部门,负责对学习、卫生、安全等工作的全面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做好记载、劝导、量化和反馈工作。学校将学生会检查量化的结果直接纳入班级量化考评中,作为期末评选优秀班集体的重要依据。
文明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各班推选8名同学作为文明礼仪监查员,成立文明礼仪督查队,各班轮流执勤一周。每天上学、放学时,文明礼仪监查员站在校门两侧,向到来的老师问好,检查到校学生的仪容仪表,维护师生出入秩序,负责校门口的卫生保洁工作;课余时间,文明礼仪监查员在校园内巡查,发现同学有不文明言行,进行教育、引导、记载、量化、通报。
为确保整个校园时时干净、处处整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成立了由14名学生卫生监督员组成的卫生监督队,主要负责校园卫生保洁工作。有卫生监督员的参与,校园环境卫生上了一个新台阶,现在的一天一小扫比原来的一天三大扫效果还要好。
以合作小组为依托,让班级成为学生自主管理的园地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这是在新教育理念引领下对班级建设提出的核心要求。要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就必须让学生成为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者和班级文化氛围熏陶的受益者。
我们在全校各班将学生均衡地编排成若干个合作小组,让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合理分工,进行自主、互助、合作学习。各小组结合本组特点,共同确定组名、奋斗目标、组训、组规和口号等。虽然内容各异,但都蕴含着一种竞争意识,小组之间似乎是在参加一场无形的竞赛,每个成员都想一展自己的风采。班级内组与组在竞争,组内各成员在比拼,比谁表现好、进步大,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我们还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实行“合作小组轮流值周制”,值周小组全面负责当周班级的全面工作,各小组自行组建班委会,确定班长、学习委员、安全委员等人选,使班级管理的每一个方面都有专人负责,从而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全员管理局面。为充分调动合作小组管理班级的积极性,每学期期末,学校评选“班级管理先进小组”,予以全校宣传表彰。合作小组轮流值周,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在班级中找到满意的位置、担当起成功的角色,促进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胡全斌(作者单位:湖北省竹溪县城关中学)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2-08/28/content_76656.htm
评论